水调歌头 · 痴萍邀饮,赋赠

且莫悲秋去,尝试踏歌来。眼前屈子余子,坛坫几骚才。都付大江东去,剩有青山无语,劫换六朝灰。楚泽尚今古,谁上问天台。
烹肥羜,沽美酒,酌金罍。浮云人世富贵,春梦一场回。未若登山临水,还与唱予和汝,笑口向人开。我语惟卿解,欢饮快吾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痴萍邀饮,赋赠》是宋代词人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中秋之夜,作者与朋友在泗州(今安徽泗县)相会时所作。这首词通过描写中秋夜的月光和月下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以下是该词的原文及其赏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何时才有呢?我端起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惟恐那琼楼玉宇太高太冷清。起来跳舞玩赏着明亮的月影,哪里比得上在人间。转动朱红色的房屋,降低彩色的门窗,照着不能睡觉的人。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偏要将离合之时的月亮变得圆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能够长久长寿,不管相隔多远都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该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与友人欢饮畅谈,饮酒至通宵达旦之际所作的词。全词以明月为引子,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词的开篇“明月几时有?”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月亮何时才能再次出现。接着,“把酒问青天”一句,将酒杯举起向天空发问,表现出诗人对明月的无限遐想。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则进一步引发了对月亮背后故事的好奇。

“我欲乘风归去”一句表明了诗人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的愿望,但又担心琼楼玉宇太过寒冷清幽,所以又止住了念头。这里的“起舞弄清影”,则是诗人在幻想中翩翩起舞,享受着与明月相伴的美好时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描绘了月色透过华美的建筑照亮了无法入睡的人。这里的“不应有恨”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遗憾,因为离别总是令人感到伤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是对人生和月亮变化的共同感慨,强调了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主题。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全词的升华之处,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思念和祝福。

这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亲情的深深感慨。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苏轼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