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月难圆,佳期易误。相逢只在堪悲处。学人眉样不成妆,窥帘笑煞东邻女。
斫断桂轮,推翻日驭。星球重造非前度。放开明月照河山,人间旧历从新注。
踏莎行 · 壬子又新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壬子又新秋》是傅熊湘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民国时期。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时代意义,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踏莎行·壬子又新秋》:
作者生平背景:傅熊湘,湖南醴陵人,南社成员,曾任沅江县长、湖南中山图书馆馆长等职。他不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还是文学评论家,著有《钝安诗》《钝安词》等作品。傅熊湘的创作涉猎广泛,其诗词多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作品原文:好月难圆,佳期易误。相逢只在堪悲处。学人眉样不成妆,窥帘笑煞东邻女。斫断桂轮,推翻日驭。星球重造非前度。放开明月照河山,人间旧历从新注。
词作主题: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词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通过“星球重造非前度”一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希望重生的愿望。
艺术特色:傅熊湘的词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著称,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意境和强烈的感染力。在《踏莎行·壬子又新秋》中,傅熊湘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融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的审美体验。
历史影响:作为民国时期的词作,《踏莎行·壬子又新秋》在当时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但在现代被重新发现并研究,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读者和学者的关注。它不仅是了解民国时期文人思想的一个窗口,也为研究中国古典诗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踏莎行·壬子又新秋》是傅熊湘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世界创作的一首词。它不仅展现了词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研究傅熊湘及其同代文人的作品,以及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