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莫悲秋去,尝试踏歌来。眼前屈子余子,坛坫几骚才。都付大江东去,剩有青山无语,劫换六朝灰。楚泽尚今古,谁上问天台。
烹肥羜,沽美酒,酌金罍。浮云人世富贵,春梦一场回。未若登山临水,还与唱予和汝,笑口向人开。我语惟卿解,欢饮快吾杯。
【注释】
《水调歌头 · 痴萍邀饮,赋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词人与朋友在秋高气爽时节登山临水畅游的情景。下片写酒宴中酬酢唱和的欢乐情景。全词语言明快流畅,情感热烈真挚,表现了作者旷达豪迈的胸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赏析】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中秋,时苏辙任河南府学教授。据《东坡志林》记载,苏轼与弟辙有同年之谊,而辙又曾与东坡为同科进士。两人久别之后重逢,遂相约登高赏月,以抒怀抱。东坡先到,二人便开始饮酒吟诗。
“痴萍”是苏轼自谦之词。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故用“痴萍”来称呼自己。“邀饮”,邀约朋友共饮之意。
起句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点出了这次欢聚的缘由。次句承上启下,宕开一笔,从眼前秋色落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远方。
“屈子余子”,屈原的弟子们。“坛坫”指古代祭祀天地或先师的地方,也用来指代学术、文化的场所。“骚才”,即才华横溢之士。这一句意思是说,眼前的屈子弟子们还有谁能够像屈原那样有才华呢?这里既表达了对屈原才能的赞美,也暗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过片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了他们饮酒赋诗的场景。
“都付大江东去”,化用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剩有青山无语”,则暗含着对世事沧桑、人事无常的感慨。“劫换六朝灰”,借用了杜牧《台城曲》中的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慨叹。
下片主要写宴会上的欢娱气氛。“楚泽尚今古”,指的是楚国的湖泊依然存在,但古今已有许多变化。这句既表达了对楚国故地的怀念,也暗示了人生易逝、世事难料的感慨。接下来两句则是对宴会上唱歌饮酒情景的描写。
“烹肥羜”,“烹”是煮的意思,“羜”是一种野味,这里泛指美味佳肴。“浮云”二字则巧妙地运用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观念,表示一切都随其自然发展,不必强求。“春梦一场回”,这里的“春梦”并非指梦境,而是暗指人生中的种种虚幻经历。“未若”二字则表明了作者认为与其沉迷于虚幻之中,不如回归现实,享受当下的快乐。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宴席气氛的总结。“我语惟卿解”表达了对自己话语的理解与共鸣;“欢饮快吾杯”则意味着饮酒的乐趣在于共同分享这份快乐。整篇词通过对话和叙述的方式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深沉的情感内涵,又充满了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