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听雨

倚枕清宵愁不寐,纸窗乱扑春虫。尖寒偏易掠轻容。空堂群响寂,人在雨声中。
五夜莲筹频下尽,料应花睡方浓。可怜零落绮香丛。蜀魂悽欲断,相对泣残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听雨》是彭孙遹所作的一首词,展现了作者在夜深人静、细雨绵绵的特定时刻,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深刻描绘。下面将详细分析此首词:

  1. 作者简介
  • 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和词人。
  1. 词的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倚枕清宵愁不寐,纸窗乱扑春虫。
    尖寒偏易掠轻容。
    空堂群响寂,人在雨声中。
    五夜莲筹频下尽,料应花睡方浓。
    可怜零落绮香丛。
    蜀魂悽欲断,相对泣残红。
  • 译文
    夜深人静,我依偎在枕头旁,难以入睡。外面的雨声打在窗户上,仿佛是春蚕在咬食着纸页。这寒冷的夜晚,雨水似乎特别容易击打那些脆弱的花瓣。我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厅堂里,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雨声在回荡。五更天时,荷花的清香已经散去殆尽,而花儿似乎还沉浸在梦乡中。蜀国的亡魂悲伤欲绝,相互倾诉着离别时的哀伤,泪水浸湿了残余的花朵。
  1. 词的赏析与评析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彭孙遹表达了他对雨夜的深切感受和孤独的情绪。“人在雨声中”传达了他在风雨中的无助感。
  • 意象描绘:词中“纸窗乱扑春虫”、“尖寒偏易掠轻容”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雨景和冷风的细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主题探讨:整首词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1. 写作背景
  • 根据词的序言,彭孙遹创作此词的背景是在一次深夜无法入眠时,被窗外淅沥的雨声所触动。这种情境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写下了这首词。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彭孙遹的词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善于捕捉细微的情感变化,用词精准且富有画面感。
  • 情感深度:通过对雨夜的描述,彭孙遹深入探索了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 意境营造:词中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中所表达的那种孤独、凄凉却又不失美丽的情感。

《临江仙·听雨》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更是彭孙遹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深情表达。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感如何交织在一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