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长歌

长歌当哭,把琅玕击折、珊瑚敲碎。悔不当初多弄戟,领取中郎都尉。鹊印累累,蝉冠岌岌,忍见人皆醉。雕龙何益,算功名偶然遂。
等闲付与儿曹,三旌已矣,返我屠羊肆。吴下秋风归去好,饱啖菰羹鲈鲙。病藉神君,巧资天女,无计祛穷鬼。夜珠休探,怕骊龙未成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长歌》是彭孙遹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英雄壮志和现实无奈的复杂情感。这首词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词的原文如下:

长歌当哭,把琅玕击折、珊瑚敲碎。悔不当初多弄戟,领取中郎都尉。鹊印累累,蝉冠岌岌,忍见人皆醉。雕龙何益,算功名偶然遂。  
等闲付与儿曹,三旌已矣,返我屠羊肆。吴下秋风归去好,饱啖菰羹鲈鲙。病藉神君,巧资天女,无计祛穷鬼。夜珠休探,怕骊龙未成睡(织女一名天女。《天官书注》见)。  

词的开篇“长歌当哭,把琅玕击折、珊瑚敲碎”直接展现了一种悲壮的情感,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辉煌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失望。这种情绪在词的后续内容中得到延续,如“悔不当初多弄戟,领取中郎都尉”、“等闲付与儿曹”,这些句子都透露出作者对自己未能实现壮志的悔恨和对现实无奈的态度。

通过对“三旌已矣,返我屠羊肆”的描述,词揭示了作者对于政治生涯的失望和对平凡生活选择的接受。这种转变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处境的一种反映,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有抱负的知识分子被迫放弃理想,转而追求物质生活。

词中的“吴下秋风归去好,饱啖菰羹鲈鲙”体现了词人对江南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吴下风物”不仅指的是地理上的江南地区,更是象征着一种优雅、宁静的生活态度。而“病藉神君,巧资天女,无计祛穷鬼”则反映了他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力感。

“夜珠休探,怕骊龙未成睡(织女一名天女。”见)”这句话可能是在隐喻某种深藏不露或尚未显露的机会或危险。这既是一种警示,也可能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非常常见,它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理状态和人生观念。

《念奴娇·长歌》作为清朝诗人彭孙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在深层上展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一份历史记忆的载体,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心理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