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亭题壁

汉祚既倾覆,先生祠并荒。
陆沉文献地,露坐水云傍。
委土形同弃,蒙苔骨更香。
黄鹂独相吊,时一过斜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士亭题壁是明朝彭士望所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高士亭题壁·其一》的详细介绍:

  1. 原文展示
  • 第一首:“柳尽烟犹在,寒波咽旧基。道徒存瓦砾,面目已易眉。坐见群芳歇,真难一木支。何人隔湖水,孤唱黍离离。” 这首诗以“古木荒烟”开篇,营造出一种荒凉、落寞的氛围。通过“坐看群芳凋零”,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无法依靠一人之力支撑一切的无奈之情。
  • 第二首:“雨中同阎古古周长孺诸子集东林时予将适江左……汉祚既倾覆,先生祠并荒。陆沉文献地,露坐水云傍。委土形同弃,蒙苔骨更香。黄鹂独相吊,时一过斜阳。” 这首诗描写了在雨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过去历史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作者简介
  • 彭士望:明朝文人,被誉为“易堂九子”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不仅限于此,还涉猎哲学和史学领域,其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见解。
  • 学术影响:除了诗歌创作,彭士望还是一位学者,他对王阳明学宗的继承,并不排斥程朱理学,这在当时的文人中颇为少见。
  1. 作品赏析
  • 艺术风格:从这两首诗的写作来看,彭士望的诗词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也有深沉内省的一面。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表达:无论是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个人命运的沉思,还是在雨中与朋友相聚的温馨场景,彭士望都试图通过诗歌传达自己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高士亭题壁》不仅是一篇富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了解明朝文人思想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彭士望的文学才华,还能对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有更深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