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望
旴江漫述 - 注释:旴江,即赣江,位于江西省。漫述,随意叙述。 乙酉六月 - 注释:乙酉年是明朝万历四十一年,六月份可能是诗人创作此诗的时间。 何处山川不画成,却怜芳草见闻兵 - 注释:这句的意思是在任何地方的山和水都可以被描绘成画,但唯独这芳草在见到战争之后感到怜悯。"画成"意味着可以被形容、描绘出来,而"画"在此处用作比喻,表示可以想象或表现某物。"闻兵"指的是听到战争的消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玉川观》。 诗句: 五老好奇不肯住,奔溢余波向东去。 下为千尺龙盘涡,上施百障铁围柱。 巨兽撑岈溪谷间,如战昆阳风雨遇。 浸玉寒澄万古秋,朗月碧潭风静处。 其他大石散林莽,似掌如茵眠坐具。 藓绣云痕锦不如,高下宜人谁所置。 随步苍岩翠壁幽,一曲一转皆新异。 可惜豪家盛作园,无因把臂过兹地。 我宿僧堂月上初,夜寂千雷声震厉。 屋瓦俱摇地若浮,海水能飞梦犹悸。
【注释】 过水庄魏冰叔病后见示桂颂:魏冰叔,即魏禧(1624—1681),字冰叔,号东园。明诸生。清初著名散文家、历史学家。桂颂:指《桂颂》。《汉书·扬雄传》:“《五经》束于百氏兮,如戈矛之交错。儒墨皆采取周秦兮,董仲舒、孙卿之言兹。”扬雄《法言》:“若夫赞诵圣哲,褒述时德,伟矣,其孰能尚!今夫论者乃称诗三百,六艺一十有二,或专精于斯文,以陶钧天下之心,是犹金玉之在璞,饥鹰击于虚也。” 【赏析】
游惠山泉上悼怀顾泾阳先生 原文 阡陌桃源似后身,误将花片示秦人。 情招好树枝空引,心恻寒泉汲太频。 歌舞旧堂留燕子,溪山老眼送遗民。 行行《麦秀》空流涕,一个云亡国竟贫。 注释 - 阡陌桃源:形容景色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 后身:比喻自己或他人如同置身于仙境之中。 - 误将花片示秦人:错误地将花朵展示给秦朝的人(可能指的是误传或误导的信息)。 - 情招:情感的吸引和呼唤。 -
【注释】 雨中:指雨水。同:一起。阎古:即阎立本,唐代画家。周长孺:名不详,作者的朋友。东林:佛教语,意指佛寺中的僧徒。予:我。适:去。江左:长江下游一带,泛指江南地区。 【译文】 雨中和阎古古、周长孺等朋友在东林寺相聚,我将去江南了。 远公何代仍留在荒废的寺庙里,还有我们的弟子们冒着风雨前来拜访。 烧火煮酒是因为现在太热,喝酒也因为要怀念古代狂士的悲哀。 谁认识枌榆(地名)上的猛士
己亥年秋天的仲春时节,我送别魏和公。 世人都因年老担忧妻子儿女,贱民却高官显贵都这样。 门外的陆地沉没我尚且不知,一室安全就欣喜若狂。 这种习气很难返转,垂死一百年后仍如此;异变从甲申年就开始出现。 上天愤怒铲除了这些事,屡次用死来恐吓百姓。 你的儿子易堂是少有的好青年,不愿被人们称为闾里中人。 急病时让位给他人心中很高兴,竟然忘了自己已是贫士。 听说乱事就辞家远游,离家乡很远就像脱掉鞋子。
【解析】 本题为综合性考查题,既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等,也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逐句分析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高士亭题壁”是第一句,意思是说亭子虽被毁,但柳树依然茂盛。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柳尽烟犹在,寒波咽旧基”的意思是说柳树虽然已经落尽,但是烟雾依然笼罩着,寒波依然在呜咽着,仿佛是在诉说着什么。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于景物的观察之细腻
【注释】 高士亭题壁:在高士亭壁上题诗。 汉祚(zuò):汉朝的国运。倾覆:衰败。 先生祠并荒:汉代名臣董仲舒,曾作《士不遇赋》,后人因称读书人有志而不得展的人为“先生”,后来就称有学问的人为“先生”。这里说董仲舒的祠已废弃。 陆沉(chén)文献地:指西汉时期,学者董仲舒在长安城中讲学的地方。陆沉,水中的陆地,指陆地上的学术中心。 露坐水云傍:指董仲舒讲学的处所。 委土形同弃,蒙苔骨更香
何处山川不画成,却怜芳草见闻兵。 麻姑有药难医世,缑史无家莫听笙。 得此可能兴一旅,问谁先自坏长城。 茫茫行道空相感,未必梁园聚客星
五老好奇不肯住,奔溢余波向东去。 下为千尺龙盘涡,上施百障铁围柱。 巨兽撑岈溪谷间,如战昆阳风雨遇。 浸玉寒澄万古秋,朗月碧潭风静处。 其他大石散林莽,似掌如茵眠坐具。 藓绣云痕锦不如,高下宜人谁所置。 随步苍岩翠壁幽,一曲一转皆新异。 可惜豪家盛作园,无因把臂过兹地。 我宿僧堂月上初,夜寂千雷声震厉。 屋瓦俱摇地若浮,海水能飞梦犹悸。 起行月石影峥嵘,傀儡峰头暗相觑。 人生此际复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