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既倾覆,先生祠并荒。
陆沉文献地,露坐水云傍。
委土形同弃,蒙苔骨更香。
黄鹂独相吊,时一过斜阳。
【注释】
高士亭题壁:在高士亭壁上题诗。
汉祚(zuò):汉朝的国运。倾覆:衰败。
先生祠并荒:汉代名臣董仲舒,曾作《士不遇赋》,后人因称读书人有志而不得展的人为“先生”,后来就称有学问的人为“先生”。这里说董仲舒的祠已废弃。
陆沉(chén)文献地:指西汉时期,学者董仲舒在长安城中讲学的地方。陆沉,水中的陆地,指陆地上的学术中心。
露坐水云傍:指董仲舒讲学的处所。
委土形同弃,蒙苔骨更香:意思是说,董仲舒生前虽被人称为“先生”,但死后却无人祭祀,被弃之如弃物,被埋于地,与泥土同归于尽。
黄鹂独相吊,时一过斜阳:意思是说只有黄莺儿在黄昏时候飞来鸣叫,表示对董仲舒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题壁诗是元代诗人张雨所作,诗前小序说:“汉董仲舒有《士不遇赋》,后人因称读书人有志而不能遂者为‘先生’。余友高子仁卿好学,以诗题高士亭壁,有感而作此。”
第一句“汉祚既倾覆”,是说西汉王朝已经灭亡,天下大乱,董仲舒等贤才无处施展其抱负。第二句“先生祠并荒”,是说董仲舒的祠堂已经废弃。第三、四句写董仲舒死后无人祭奠,与泥土为伴,与青苔同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董仲舒的深切同情和崇敬。
五、六句“委土形同弃,蒙苔骨更香”,意思是说董仲舒生前虽然受到一些人的尊敬,死后却是无人祭奠,他与泥土为伍,与青苔为伴,但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这两句诗既是对董仲舒的赞美,也是对那些没有成就功业却仍坚持自己信念的人们的鼓励。
最后两句“黄鹂独相吊,时一过斜阳”是说只有黄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飞来鸣叫,表示对董仲舒的怀念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董仲舒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