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忆龙熙臣

欲入青山问醉翁。清湘南上一帆风。红桥花落一溪红。
祁水久成戎马路,石渠今看绮罗丛。白须人立月明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纱·忆龙熙臣》是一首由近现代诗人曾廉创作的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

  1. 作者简介
  • 曾廉,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人。他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随后在会试中被选为国子监助教。在戊戍维新运动期间,曾廉因上书朝廷批评康有为和梁启超而声名鹊起。
  1. 诗词原文
    欲入青山问醉翁,清湘南上一帆风。红桥花落一溪红。祁水久成戎马路,石渠今看绮罗丛。白须人立月明中。

  2. 诗词解析

  • 欲入青山问醉翁: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想要进入青山之中,寻求与世无争的生活。
  • 清湘南上一帆风: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清湘之南有帆船随风而行,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 红桥花落一溪红:红桥边的花朵飘落,落在清澈的小溪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祁水久成戎马路:描述了祁水地区长久以来的军事重要性,道路两旁布满了战马的痕迹。
  • 石渠今看绮罗丛:石渠旁现在可以看到华丽的丝绸,这里的丝绸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
  • 白须人立月明中:描绘了一位白发老人在月光下独立的形象,象征着他的孤独与坚韧。
  1. 创作背景
  • 该词作于19世纪末,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国内动荡的政治局势。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思考,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浣溪纱·忆龙熙臣》在艺术上追求简洁而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该词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精神和审美情趣。

《浣溪纱·忆龙熙臣》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它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