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仙山尘不到。碧玉阑干,稀见香车造。花落酒徒无处闹。一双胡蝶粘芳草。
漠漠天涯迟远耗。听罢黄莺,又复蝉声噪。绿鬓渐凋春渐老。年年只祝人长好。
蝶恋花 · 春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春老》是曾廉创作的一首词,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和对青春易逝的哀叹。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曾廉(1856-1928),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人,字伯隅。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翌年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大学士徐桐赏识。戊戌维新运动中,他上书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被樊锥在邵阳组织“南学会”反旧教的人所驱逐出邵阳。
诗句解析:《蝶恋花·春老》中的诗句”山外仙山尘不到”,描绘了诗人身处的仙境般的环境与尘世隔绝的感觉,表达了他对超然物外的向往。而”碧玉阑干,稀见香车造”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他内心对这种生活的渴望和对纷扰世界的疏远。
情感表达:”花落酒徒无处闹。一双胡蝶粘芳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通过胡蝶粘附在芳草地上的景象,象征了生命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消逝。”绿鬓渐凋春渐老”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
主题思想:《蝶恋花·春老》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然和社会变迁的深刻理解。
《蝶恋花·春老》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它反映了晚清时期文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心态及其所处的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