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苏院

粉蝶粘将衣桁,黄莺飞上花枝。可人正是晚春时。一幅花笺初试。
希逸儿名风月,韦郎宅枕山池。神仙福地本无疑。况有沉檀罗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苏院》是清代诗人曾廉创作的一首词,描述了晚春时节的苏州园林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曾廉,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人,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后担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受到大学士徐桐的赏识。
  • 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曾廉上书朝廷,指责康有为、梁启超为“舞文诬圣,聚众行邪,假权行教”之徒,反对樊锥等人的反旧教活动。
  1. 原文赏析
  • 《西江月·苏院》中描述粉蝶粘在衣桁上,黄莺飞上花枝,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色。
  • 词中的“希逸儿名风月”,指的是某人名字中的“风月”二字,意味着这个人擅长诗词书画,而“韦郎宅枕山池”,则形容了另一处优雅的环境。
  • 最后一句“神仙福地本无疑”,强调了这个地方如同仙境一般,充满了祥和与幸福的气息。
  1. 文化背景
  • 《西江月·苏院》创作于清朝末年,那时的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列强的侵略使得国家危机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往往借吟咏自然景观以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

通过这些介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西江月·苏院》这首古词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