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唐陶山乞虎丘寺枯桐斫琴

闻声有相思,进前有不御。
矧伊沦落久,孤植在风露。
虎丘一枯桐,不识谁手树。
幸免爨下焦,终稀匠石顾。
瘁貌肯求悦,苦心良自喻。
唐侯今宓子,鸣琴张治具。
常叹知音难,忍令此材蠹。
我有幽兰曲,厥声靡所附。
烦君挥郢斤,为君发渊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简唐陶山乞虎丘寺枯桐斫琴》是清代诗人曾燠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曾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两淮盐运使、贵州巡抚等职。
  • 曾氏工诗文,有《赏雨茅屋集》,并辑有《江西诗征》及《骈体正宗》等作品集。
  1. 诗歌原文
  • 闻声有相思,进前有不御。矧伊沦落久,孤植在风露。
  • 虎丘一枯桐,不识谁手树。幸免爨下焦,终稀匠石顾。
  • 瘁貌肯求悦,苦心良自喻。唐侯今宓子,鸣琴张治具。
  • 常叹知音难,忍令此材蠹。我有幽兰曲,厥声靡所附。
  1. 诗歌鉴赏
  • 曾燠在《简唐陶山乞虎丘寺枯桐斫琴》中,通过对虎丘寺枯桐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艺术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知音难寻的深深感慨。
  •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曾燠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中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 这一时期的文化景观丰富多样,诗歌作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在文人墨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名家点评
  • 曾燠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 不同的学者和评论家对这首诗有不同的解读和评价,这反映出诗歌本身的多义性和深远影响。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和审美观念的珍贵资料。
  • 它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对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唐陶山乞虎丘寺枯桐斫琴》是一首充满哲思和美感的古诗。它不仅体现了曾燠深邃的艺术修养和独到的审美眼光,也折射出清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情。通过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