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殊难答,臣心久郁陶。
遥怜贾生策,不分屈平骚。
江海沉名易,湖山歌舞劳。
向来忧国意,馀愿老蓬蒿。
送常熟翁师傅归里六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常熟翁师傅归里六首》是清代诗人曾习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一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背景:曾习经,字子开,号秋帆,清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其生平不详,但已知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诗歌原文:
天问殊难答,臣心久郁陶。
遥怜贾生策,不分屈平骚。
江海沉名易,湖山歌舞劳。
向来忧国意,馀愿老蓬蒿。诗歌解析:
- “天问殊难答,臣心久郁陶”: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时,感到无法用言语回答或解决,内心长久处于忧郁和困惑之中。这里的“天问”比喻了国家面临的难题,而“臣心久郁陶”则直接反映了诗人对此的无奈和焦虑。
- “遥怜贾生策,不分屈平骚”:通过提及贾谊和屈原的故事,诗人表达出对这两位古代贤臣治国理念的同情与赞赏,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在政治上的无力感。这里使用了典故来强调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政治抱负的失落。
- “江海沉名易,湖山歌舞劳”:描绘了官场上的浮华与虚名,以及由此带来的疲惫和厌倦。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矛盾态度,即一方面追求功名利禄,另一方面又深感世事无常,难以长久坚持。
- “向来忧国意,馀愿老蓬蒿”:最后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未来的展望。诗人希望在晚年能够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怀抱,过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这种愿望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送常熟翁师傅归里六首》不仅体现了曾习经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深刻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曾习经的文学风格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