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恤方淹岁,凋零及老成。
艰难看世事,枯瘦见平生。
东阁遂虚位,西州空复情。
士夫同一恸,天地正商声。
挽张文襄师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张文襄师三首》是清代诗人曾习经的作品。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是清朝的进士,历任度支部右丞等官职。他的诗作以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而闻名,其中《挽张文襄师三首》更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晚期,张文襄师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其深厚的政治和道德影响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曾习经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张文襄师的哀悼以及对其高尚品格的敬仰。诗中“太息吾焉放,天乎不慭遗”反映了作者面对逝去的伟人的哀痛之情。
《挽张文襄师三首》不仅体现了曾习经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也揭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中的深厚功底。通过对张文襄师事迹的缅怀,曾习经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古典诗词技巧的高超掌握。
曾习经的这首《挽张文襄师三首》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通过诗歌这一形式,曾习经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对传统的继承。这样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挽张文襄师三首》是一首深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曾习经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展示了他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这首诗作不仅是对张文襄师的纪念,也是对其一生贡献的肯定,更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