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伤高一往深,碧云回合自愔愔。
他乡翠柳供愁断,别馆朱楼隔雨沉。
歌舞渐阑嫌酒恶,风幡不动恼禅心。
衰迟亦有闲花草,未中思量且不任。
和李亦元春寒四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李亦元春寒四首》是清代诗人曾习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与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对这首诗作具体介绍:
- 诗作背景:《和李亦元春寒四首》的创作时间、作者以及创作动机等,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例如,诗中提到的“清”和“和”,反映了作者曾习经对于诗歌风格的追求。同时,通过对李亦元的诗歌进行回应,展现了诗人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而“春寒四首”则揭示了诗作的主题,即春天的寒冷与诗人的情感体验。
- 诗句解析:在这首诗中,每个诗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色彩。例如,“怀远伤高一往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深刻的感慨。“碧云回合自愔愔”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深沉的画面,碧云和绿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他乡翠柳供愁断”则通过翠柳这一形象,传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孤独与忧愁。“歌舞渐阑嫌酒恶”反映了诗人对宴会中逐渐结束的歌舞场景的厌倦之情。
-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曾习经运用了许多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渐乱春愁不可胜”一句,通过“渐乱”二字,展现了春天带来的愁绪如何逐渐增多,难以控制。此外,“宁知沉饮非荒宴,可惜逢春只远游”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即使身处繁华之中,也可能只是匆匆过客。
《和李亦元春寒四首》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也同样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对这四首诗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曾习经的创作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