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乱春愁不可胜,萧条花药共畦塍。
酒醒车马迷踪迹,别后池台有废兴。
前阁雨帘闻啄木,晓窗风幔暗飘灯。
近旬无月临寒食,一碗斋糜冷似冰。
【诗句】
渐乱春愁不可胜,萧条花药共畦塍。
酒醒车马迷踪迹,别后池台有废兴。
前阁雨帘闻啄木,晓窗风幔暗飘灯。
近旬无月临寒食,一碗斋糜冷似冰。
【译文】
随着春天的混乱和我的忧愁,无法抑制。花药凋零,一起被杂草侵占。
酒醒时,车马的痕迹已经消失,难以追寻。离别之后,池台变得荒废或兴盛起来。
前阁下雨帘,听到啄木鸟的声音;晓窗外,风幔被风吹动,灯光摇曳。
近十天没有见到月亮,在寒冷的清明节,一碗清淡的素食,比冰雪还要冷。
【注释】
渐乱:逐渐混乱。
萧条:荒凉萧条。
畦塍(qíchénɡ):田间的土埂。
酒醒:酒醒了,也指醒来、清醒。
车马:古代出行时乘坐的车和马匹。
别后:离别之后。
池台:池塘和台榭。
前阁:前面的楼阁。
雨帘:雨水打在窗户上形成的帘子。
啄木:啄木鸟在树洞里啄食木头的声音。
晓窗:早晨的窗户。
风幔:随风飘动的幔帐。
斋糜(zāi méi):素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亦元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开头两句“渐乱春愁不可胜,萧条花药共畦塍”,表达了春天的混乱和诗人心中无尽的愁绪,同时也描绘了花药凋零、杂草侵占的情景。接着,“酒醒车马迷踪迹,别后池台有废兴”两句描写了作者醒来后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别后池台的变化。
中间四句“前阁雨帘闻啄木,晓窗风幔暗飘灯”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雨中听雨声,风中摇曳窗帘的情景。最后两句“近旬无月临寒食,一碗斋糜冷似冰”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节日气氛的冷淡和对食物温度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