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节庵师

品目寒松天语忧,遂良须鬓照千秋。
手栽陵树成新荫,想对薰弦散郁忧。
绝世明姿韬未得,中朝儒效仅能收。
七旬太保方承赐,同向耆阴社里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供的链接内容是介绍清代诗人曾习经的《寿节庵师》这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生平:曾习经是清代的诗人,他的一生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2. 诗词原文:《寿节庵师·品目寒松天语忧》的全文如下:品目寒松天语忧,遂良须鬓照千秋。手栽陵树成新荫,想对薰弦散郁忧。绝世明姿韬未得,中朝儒效仅能收。七旬太保方承赐,同向耆阴社里游。

  3. 诗词鉴赏:这首《寿节庵师》以寒松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4. 文化价值: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说,曾习经的《寿节庵师》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5. 历史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清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和文人的生活状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6. 文学影响:曾习经的《寿节庵师》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趋势和社会风貌。

曾习经的《寿节庵师》是一首富有哲理且情感深沉的诗作,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