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 咏美人足,和友人韵

凤头低落画裙边。绣帮三寸花鲜。凌波何幸遇婵娟。瓣瓣生莲。
怪杀夜来狂甚,温香一捻堪怜。玉趺褪尽软行缠。被底灯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画堂春·其一·咏美人足,和友人韵》是清代诗人董俞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画堂春·其一·咏美人足,和友人韵》,凤头低落画裙边,绣帮三寸花鲜。凌波何幸遇婵娟,瓣瓣生莲。怪杀夜来狂甚,温香一捻堪怜。玉趺褪尽软行缠,被底灯前。
  1. 诗歌译文
  • 凤头低落画裙边,绣帮三寸花鲜。凌波何幸遇婵娟,瓣瓣生莲。怪杀夜来狂甚,温香一捻堪怜。玉趺褪尽软行缠,被底灯前。
  1. 诗歌赏析
  • 主题内容: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赞美了美人的脚部与足下之莲,同时表达了对美人的倾慕之情。诗句“凤头低落画裙边”描绘了美人的优雅姿态,而“凌波何幸遇婵娟”,则展现了诗人对于邂逅佳人的幸运与感慨。
  • 艺术手法: 全诗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描写生动形象。诗人通过对美人脚部的细致描绘(如“绣帮三寸花鲜”),以及美人脚下的莲花(“瓣瓣生莲”),不仅展示了美的视觉感受,也暗示了美的内在含义。
  • 情感表达: 诗人的情感贯穿全文,从最初的惊喜赞叹到最后的深情依恋,表达了一种由外及内的情感渗透。通过美人的足部之美,诗人引发了对于爱情和美的理想化的向往。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存资料来看,董俞在清朝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风格清新脱俗,语言优美。此诗可能是在文人交往中即兴创作,用以应和友人的诗词或共同吟咏。
  • 董俞的生平事迹不详,但可以推测他生活在一个文学兴盛的时代,可能受到当时文人雅集的影响。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文人理想。
  1. 历史评价
  • 历史上对董俞的评价褒贬不一。《画堂春·其一·咏美人足》被认为是董俞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然而,也有学者批评其作品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
  • 总体而言,董俞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尽管存在争议,但他的创作无疑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

《画堂春·其一·咏美人足,和友人韵》不仅是董俞的一首优秀作品,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美学特征,还能体会到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独特感悟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