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望江南·闺夜

和郎坐,闲话说东家。小鸭漫烧宫里饼,香涛滚泼雨前茶。春去且由他。
和郎坐,妆卸玉簪斜。戏谱新诗题册叶,轻移小盏护灯花。迟迟入帐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调望江南·闺夜》是一首由清代董以宁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董以宁:字苍水,号樗亭,清江苏华亭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一个特定的背景下。南宋时期的董以宁身处乱世,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感到不满。他选择了远离政治中心的生活,并在晚年埋头著书,反映了他在国难时期强烈的爱国情怀。
  • 词作特点:作为一位女词人,董以宁在这首《双调望江南·闺夜》中展现了她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1. 诗词原文
  • 上片:“和郎坐”,描述了与爱人共坐的情形,“闲话说东家”。在这里,董以宁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人之间的轻松氛围,同时也流露出对日常生活的珍视。紧接着,“小鸭漫烧宫里饼,香涛滚泼雨前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受。
  • 下片:“和郎坐,妆卸玉簪斜。”这两句描写了女子卸妆后的慵懒状态,以及她可能正沉浸在某种愉悦或悠闲的情绪中。接下来的“戏谱新诗题册叶”则表现了女子在闲暇时光中的创作乐趣,她或许正在为诗册题字,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结尾:“轻移小盏护灯花”可能是女子为了营造某种温馨的氛围而做出的小动作,也可能是她对自己心境的一种体现。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女子在闺阁中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这份静谧幸福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景致描绘:词人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来描绘景物,如“小鸭漫烧宫里饼,香涛滚泼雨前茶”,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春日气息。
  • 感情抒发: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微情感的刻画,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感情底蕴。词中的“和郎坐,妆卸玉簪斜”等句,体现了男女主人公间的亲密无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语言运用:董以宁在这首词中巧妙地使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词读来亲切自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时代背景反映: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董以宁的个人情感世界,还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况。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细致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 女性视角的独特性:在古代文学中,女性的视角相对有限。董以宁通过她的《双调望江南·闺夜》,为后世提供了一种独特且富有魅力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
  • 艺术创新:董以宁在创作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包括比兴、象征等,使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她的语言风格也体现了宋代词坛的特点,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双调望江南·闺夜》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它不仅记录了董以宁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也折射出了南宋时期社会的风貌和女性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