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 ·拾堕花

绿酣红醉。奈小园一夜,花神怨怼。欲买春留,东君不受榆钱贿。唤得落花风起,半减却、蝶粮蜂税。惊见得、满地胭脂,疑是花神泪。何意。
飘零易。待拾取片红,故枝重赘。绣床相对。剪彩难教春再系。待替落花驰檄,同索问、春风之罪。把锦囊、收拾也,蝶庵深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暗香·拾堕花》是明末清初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
  • 董以宁简介: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是明代的江南武进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明末到清朝的转变,早年以诸生身份活跃于学术界,后专注于历法、乐律等学科的研究。他晚年潜心于学问,长于《易》、《春秋》,并有弟子追随其学。
  • 创作动机:董以宁的创作多源自个人情感以及对时事的感慨,《暗香·拾堕花》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通过描绘小园一夜花神的怨怼以及春风吹散落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易逝的哀叹。
  1. 词作内容
  • 花神的怨悱:词中开篇“绿酣红醉”,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而“奈小园一夜,花神怨怼”则揭示了春夜突如其来的寒意与花神的不悦情绪。这种对比不仅营造了一种季节变换带来的悲凉氛围,也隐喻了世事的无常。
  • 春的逝去:词句“欲买春留,东君不受榆钱贿”,透露出作者想要留住春天的愿望,但最终却因为无法得到春风的青睐而失望。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古代的货币“榆钱”,象征着对春天的珍贵和渴望。随后,“唤得落花风起,半减却、蝶粮蜂税”描绘了春风的吹拂使得花朵纷纷凋零,蝴蝶和蜜蜂失去了食物,进一步衬托了春天的短暂与脆弱。
  • 花神的泪水:“惊见得、满地胭脂,疑是花神泪”这一描写,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胭脂在这里代表了春天的艳丽与美丽,当它被风吹落,似乎化作了花神的泪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1. 艺术特点
  • 意象的运用:《暗香·拾堕花》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绿酣红醉”、“欲买春留”等,都是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些意象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情感的色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艺术画卷。
  • 语言的简练:整首词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如“何意。飘零易。待拾取片红”等句子,虽短小却意味深长。这种简练的语言风格使得词作易于理解和共鸣,同时也展现了董以宁作为词人的高超技巧。

《暗香·拾堕花》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被后世传颂,其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哲思亦为读者所津津乐道。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