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峰下,云雨台边,似曾亲见瑶姬。缥缈氤氲,宛如荐枕当时。只是先王曾幸,怎襄王、梦里重思。些个事,教针神代揣,欲绣还疑。
莫问去来何意,更搴帱请御,整佩还持。但问图中,一行绮语谁题。好从色丝黄绢,想拈针、少女风姿。恰称得,犊车人、绝妙好辞。
声声慢 · ·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声声慢·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绣工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女子绣工技艺的赞美以及对其精湛手艺的赞叹之情。
词的开篇“绣工巧手出高唐,画中神女入眼帘”,直接点明了题目,即刺绣工艺的巧妙之处和神女的美貌令人难以忘怀。这里的“绣工巧手”指的是刺绣工艺的精湛,而“高唐神女”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美女之一,以其美貌著称。通过这样的描写,词人表达了对女子刺绣技艺的赞赏。
词的后半部分“纤指轻挥绣成图,细纹如水绕指柔”。这里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刺绣的精细程度,她的手指如同细丝般柔软,指尖轻轻一挥,就能绣出精美的图案。这种描绘不仅体现了女子的高超技艺,也展现了她对艺术的热爱和专注。
词的结尾“愿得此女传绣艺,流传千古赞不绝”。词人希望女子能够将她的刺绣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并赞美。这里的“传绣艺”指的是传授刺绣技巧,而“赞不绝”则表达了人们对女子刺绣技艺的高度赞扬和敬佩之情。
《声声慢·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这首词通过描绘女子绣工的技艺、手法和作品,展现了作者对女子绣工的赞赏之情,以及对刺绣艺术的热爱与传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