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家·画屏

绝少嫌猜,偏多爱惜,当年娇小,记曾携手朱楼上。一丝新柳,一点明珠,浅云齐覆,横秋双盼,豆蔻犹含,鸳鸯学写,耐得人端相。最怜伊,红烛下,岕茗携来新饷。相向。
才离朱阁,轻将红篆,代印回文,笑捏黄花,央描绣样。更是、香带为郎亲结,纨扇为郎亲障。岂料他家,吹箫作聘,几度多惆怅。休回避,算玉钗,恩重不须鸳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笛家·画屏》是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对这首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1. 作者简介: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南武进人。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诗人和学者,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并称“毗陵四子”。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创作上,尤以其在词作中的造诣而闻名。晚年时期,他专注于穷经,专研《易》、《春秋》,并有《董文友全集》传世。

  2. 词作原文:《笛家·画屏》全文如下:
    绝少嫌猜,偏多爱惜,当年娇小,记曾携手朱楼上。 一丝新柳,一点明珠,浅云齐覆,横秋双盼,豆蔻犹含,鸳鸯学写,耐得人端相。最怜伊,红烛下,岕茗携来新饷。相向。才离朱阁,轻将红篆,代印回文,笑捏黄花,央描绣样。更是、香带为郎亲结,纨扇为郎亲障。岂料他家,吹箫作聘,几度多惆怅。休回避,算玉钗,恩重不须鸳帐。

  3. 作品赏析:董以宁的《笛家·画屏》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优美的词作。词中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人深深的珍惜。其中,“绝少嫌猜,偏多爱惜”一句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珍视和执着;“当年娇小,记曾携手朱楼上”则回忆了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尽的思念。

董以宁的《笛家·画屏》不仅仅是一首词作,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时代的情感记忆。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古代文人对于爱情的珍视和追求,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