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舟中走笔寄呈刘绍庭孝廉

峭壁陡立洪涛风,孤影倒入鼋鼍宫。建业千峰似奔马,磅礴至此形将穷。
蛾眉博望渺天际,大江东去青蒙蒙。我来吊古意怆恻,所惜不见大峨仙子锦衣玉带乘云鬉。
骑鲸仙去倏千载,空馀酒楼巀嶪撑苍穹。宋虞雍公亦健者,书生唾手成大功。
想其视师出仓卒,已有成竹藏胸中。或言破贼出天幸,此辈安足知英雄。
英雄千古浪淘尽,惟馀二子姓氏长留天地不与江流东。
问天搔首发悲咤,昏鸦如墨腾遥空。江波动摇忽变色,海天落日磨青铜。
馀霞半空散成绮,寒铓激射光熊熊。天公悯我所如独不偶,故幻异景娱双瞳。
忆昨夔巫返孤棹,亦于此地维乌篷。江风飒飒起遥渚,雨洗翠巘轻烟笼。
芦花荻絮白于雪,青枫乌桕酣初红。终竟山川秘灵怪,朝暮变幻羞雷同。
饥劬慰劳起斟酌,银鳞尺半初收筒。醉来闲抱水云宿,诗成啸傲夸穷工。
因之哦诗寄刘子,缄题留待东归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石舟中走笔寄呈刘绍庭孝廉》是董敬舆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董敬舆:诗人,生平未详,但以其诗作《采石舟中走笔寄呈刘绍庭孝廉》而闻名。
  • 诗歌背景: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动荡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1. 诗歌原文
  • 峭壁陡立洪涛风:描绘了一幅陡峭的山峰和狂风怒涛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力量。
  • 孤影倒入鼋鼍宫:形容孤独的身影倒映在水中,仿佛进入了水族宫殿之中。
  • 建业千峰似奔马:用奔马形容建业(今南京)的山峰,生动地表达了山势的险峻与雄壮。
  • 蛾眉博望渺天际:蛾眉山高耸入云,博望山则遥远难及,两者共同勾勒出一幅辽阔的天空景象。
  • 大江东去青濛濛:大江的东流带走了一切,留下了朦胧的雾气,增添了一份空灵之感。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诗中的情景相互交融,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也有细微的人的影子和心境的投射。
  • 语言简练: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孤影”、“大江东去”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1. 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有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
  • 社会影响: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影响力延续至今,被后人传诵和研究。

《采石舟中走笔寄呈刘绍庭孝廉》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而且在思想情感上也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怀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