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园竹罗岕坐新竹下作

筼筜幽谷,树树翠琅玕。和烟滴露,负日凌云,清节巑岏。旧梢长,新箨解、东风弄巧,一宵补尽残山。忽惊看。
参差迸石穿篱,吹添碧玉千竿。晚色斜侵书帙,响借鸣泉素影寒。还试听,龙吟凤啸,空林月又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园竹·罗岕坐新竹下作》是清代诗人董元恺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词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 筼筜幽谷,树树翠琅玕:描述了竹林深处的环境,树木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如同翡翠一般的琅玕(一种玉石)。
  • 和烟滴露,负日凌云:形容竹子与雾气、露水相融,迎着阳光高耸入云。
  • 旧梢长,新箨解:描绘了竹子在风中摇曳,旧长的枝条和新脱下的笋壳交错的情景。
  • 东风弄巧,一宵补尽残山:春风似乎有某种巧妙,一夜之间就修复了被风吹走的山丘。
  1.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四园竹·罗岕坐新竹下作》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竹林中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 用词之妙:诗中的“翠琅玕”(绿色的玉)、“和烟滴露”、“负日凌云”等词汇运用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象征意义:竹林常被视为坚韧和清高的化身,此诗通过描写竹林的生长变化,隐喻了诗人自身的志向和抱负。
  1. 文化背景
  • 时代特征:董元恺生活在清朝中后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多关注自然景观,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 地域特色:这首诗反映了江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四园竹·罗岕坐新竹下作》不仅是董元恺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诗词创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