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西逾黄芦岭,度金锁关

汾阳西指,有插天垠崿。亘石栈、冈峦纷错。蹑芒屩。看峰回径转,亥磴螺盘,羊肠路恶。两崖去天如削。
列城郭。倚崇墉绝顶,险同剑阁。剩荒垣、断云残角。谁疏凿。自一夫荷戟,百万临关梭巡,前却河山,数重扃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镇西·踰黄芦岭度金锁关》是董元恺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镇西·踰黄芦岭,度金锁关》描绘了作者从汾阳向西行进时所见的壮丽景象,包括连绵不绝的石阶、险峻的山峰,以及壮观的关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古意和壮美的自然景观中,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份豪迈与壮丽。
  2. 诗词背景:董元恺,字舜民,号子康,江苏武进(今属江苏)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考取举人。尽管他在仕途上遭遇了许多波折,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归隐之心,游历燕赵秦晋等地,将个人情感融入他的文学作品中。
  3. 诗词特点:《镇西·踰黄芦岭,度金锁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山峰比作插天垠崿,将关隘形容为险同剑阁,使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震撼。同时,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4. 历史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董元恺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清代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之一。通过对该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局势以及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

《镇西·踰黄芦岭度金锁关》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之美的诗歌,更是董元恺对生活、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思考和感悟。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艺术才能,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