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百花 · 腊月桃花

晓放端溪棹稳。似与武陵溪近。波含腊月寒晖,树发艳阳春信。开遍桃花,到处间柳遮梅,仿佛烟斜雾嫩。
细把侬芳认。临水倚墙,紫陌红尘相映。无言忽笑,小立东风微晕。绣线初添,美人欲赚崔郎,拗上一枝云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斗百花·腊月桃花》是董元恺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冬日桃花盛开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下面将围绕这首文学作品展开详细探讨:

  1. 作者简介
  • 董元恺,字舜民,号子康,武进(今属江苏)人。顺治十七年(1660年),董元恺考中举人。他的仕途经历了多次波折,但他并未放弃文学创作,曾游历燕赵秦晋等地,将自己的身世感慨融入诗词之中。其作品有《苍梧词》十二卷传世。
  1. 词作内容
  • 《斗百花·腊月桃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腊月桃花图。开篇“晓放端溪棹稳”,意味着诗人清晨时在端溪边放船平稳前行,似乎与武陵溪相邻。随后的描写中,“波含腊月寒晖,树发艳阳春信”表现了腊月里寒光中的波涛和桃花、柳树、梅花竞相绽放的生机勃勃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清新的氛围。
  • “细把侬芳认。临水倚墙,紫陌红尘相映”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情感体验,他站在水边,倚着墙壁观赏着四周的风景,而紫陌上的红尘与之相映成趣,增添了一丝世俗的繁华。
  • “无言忽笑,小立东风微晕”则是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内心的愉悦,仿佛被眼前的景色所感染,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而微风拂面,使得他更加享受这一刻的美好。
  • “绣线初添,美人欲赚崔郎,拗上一枝云鬓”则转入了另一层含义,诗人用诗意的语言来形容美人的诱惑和自己的回应,仿佛是在为某个人准备一枝花朵,以吸引对方的注意。这种表达不仅增加了诗词的浪漫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诗词赏析
  • 从美学角度来看,《斗百花·腊月桃花》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冬日景致。诗句如“波含腊月寒晖,树发艳阳春信”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冬天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从情感层面看,这首词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 从文化内涵上看,《斗百花·腊月桃花》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例如,“似与武陵溪近”中的武陵溪可能指的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武陵源,这里的山水风光历来被誉为人间仙境。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斗百花·腊月桃花》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董元恺对生活美学的一次深刻探索和艺术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