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级而登,跨江表、曾霄突立。凭槛望、烟帆沙鸟,连樯风急。霞映楼船百仗火,云横铁锁千寻壁。问何时、天堑限江南,谁曾识。
栏杆外,衣沾湿。铃甋下,珠摇滴。向苍苍搔首,遥遥空碧。俯仰自悲身世事,奔驰空洒杨朱泣。拟过江、也学贩缯人,同为客。
满江红 · 登芜湖塔绝顶,用辛弃疾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登芜湖塔绝顶》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壮志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 作者简介:该词的作者是董元恺,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历史上并不广为人知。不过,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来看,他应该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造诣的文人。
- 作品原文:词作原文如下:“拾级而登,跨江表、曾霄突立。凭槛望、烟帆沙鸟,连樯风急。霞映楼船百仗火,云横铁锁千寻壁。”这些诗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边景色,以及作者站在高处远眺的开阔视野。
- 艺术特色:该词的艺术特色在于其雄浑的笔触和激昂的情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国家山河的自豪感。《满江红·登芜湖塔绝顶》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所表现出的豪情壮志。
-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古诗词,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 现实意义:在当代,虽然我们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临高台以骋目”去抒发壮志,但这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仍然值得人们学习。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当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满江红·登芜湖塔绝顶》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