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慰悼亡

毡炉春小,正霜华蒸透,疏林红叶。海角惊传消息惨,南国夭桃吹折。璧月楼空,天风佩冷,富贵都抛歇。梦回孤枕,镜中潘鬓如雪。
恰遇甲子平头,儿孙舞彩,拟把霞觞洁。断送机声仙袂迥,分却东西鹣鲽。碧玉箫寒,朱弦轸老,终古听呜咽。营斋营奠,黔娄无限凄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慰悼亡》是清代的邹韬所作。在探讨这首诗作之前,需要先了解其作者——沈谦和作品背景。《念奴娇·慰悼亡》不仅是一首哀婉动人的悼亡诗,更是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与历史意蕴的作品。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著名的作品:

  1. 作者生平
  • 沈谦,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去矜,号东江子。出身于一个文学世家,六岁能辨四声,长益笃学,尤好为诗古文。
  1. 作品原文
  • 毡炉春小,正霜华蒸透,疏林红叶。海角惊传消息惨,南国夭桃吹折。璧月楼空,天风佩冷,富贵都抛歇。梦回孤枕,镜中潘鬓如雪。恰遇甲子平头,儿孙舞彩,拟把霞觞洁。断送机声仙袂迥,分却东西鹣鲽。碧玉箫寒,朱弦轸老,终古听呜咽。
  1. 作品赏析
  • 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诗人以“毡炉春小”开头,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略带凉意的冬日。随着诗句的展开,“疏林红叶”映衬着季节的变迁,增添了几分萧瑟之美。然而,诗人并没有被这凄美所感动,而是紧接着表达了对远在他乡之人的深切思念和哀悼之情。
  • 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如“海角”、“南国夭桃”等,不仅营造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哀愁氛围,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怀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凉和失落感。
  • 结尾部分,诗人用“断送机声”和“终古听呜咽”等词句,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凄凉感。同时,通过描述家族成员的生活场景,表现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逝者的不舍。

《念奴娇·慰悼亡》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典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