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炉春小,正霜华蒸透,疏林红叶。海角惊传消息惨,南国夭桃吹折。璧月楼空,天风佩冷,富贵都抛歇。梦回孤枕,镜中潘鬓如雪。
恰遇甲子平头,儿孙舞彩,拟把霞觞洁。断送机声仙袂迥,分却东西鹣鲽。碧玉箫寒,朱弦轸老,终古听呜咽。营斋营奠,黔娄无限凄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疏通诗歌内容,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所表现的感情,并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毡炉春小,正霜华蒸透,疏林红叶”写春天的景色。“毡炉”是取暖用的毡子制成的火炉,这里指代诗人居住的地方。“春小”即春天还小。“正霜华蒸透,疏林红叶”,描绘了一幅清寒、萧瑟的早春图景。

“海角惊传消息惨”写传来噩耗的消息。“海角”是指天涯海角,泛指边远之地。“惊传”指听到,知道。“消息惨”意为凶讯令人悲痛。

“南国夭桃吹折”意思是说南方的夭艳桃花被风摧折了。“夭桃”是指鲜艳的桃花。《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夭桃”也写作“夭桃”。

“璧月楼空,天风佩冷,富贵都抛歇”意思是说:月宫里,空寂无人,玉佩也冰凉了,荣华富贵都抛弃了。“壁月楼空”指的是月亮高悬在天上,月光照耀着空寂无人的楼阁。“天风佩冷”指的是天上吹来凛冽的北风,使佩戴的玉佩感到寒冷。“富贵都抛歇”意思是说:曾经拥有的荣华富贵都已经抛弃了。“都抛歇”表示全部都抛弃了。

“梦回孤枕,镜中潘鬓如雪”意思是说:梦醒后独自躺在床上,镜中的黑发已经斑白如雪。“潘鬓”是指黑发,这里用典。“潘”指潘岳,古代才子。潘岳年轻时有俊美容貌,后来年老时头发白了,人们称他为“潘郎”“潘鬓”。

“恰遇甲子平头,儿孙舞彩,拟把霞觞洁”意思是说正好遇到了闰年的正月初一,子孙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跳起欢快的舞蹈,准备用霞光般清澈的酒来庆祝。“甲子”指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中的一种传统纪年方法,以10个天干和12地支相配,共60组,每60年一个循环。“闰年”即在平常年份中增加一年的日子。闰年比平常年份多了一天,所以农历闰年二月有29天,平常二月只有28天。“舞彩”指的是跳舞。“霞觞”指的是酒像彩虹一样美丽。

“断送机声仙袂迥,分却东西鹣鲽”意思是说:随着那凄切的离别之音,仿佛看见神仙般的人儿飘然远去,将夫妻俩分开。“断送”指断绝,分离。“仙袂”指仙人的衣服,这里代指仙女或神仙。“鹣鲽”指传说中的一种鸟,形如鸳鸯。传说这种鸟只有一只脚,所以叫“鹣”。《太平御览》卷六二四引《异闻录》:“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一名鳏(guān),又名泪珠鲛人,蜀人谓‘波母子’。南海诸岛多有之。”

“碧玉箫寒,朱弦轸老,终古听呜咽”意思是说:手中握着一把冰冷的碧玉箫,耳畔响起了悠长悲凉的朱弦琴声。“轸”指乐器的琴轴。“终古”指永远、永久。“呜咽”形容哀婉的哭诉之声。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上片开头三句写冬日景象,渲染气氛。“海角”、“夭桃”、“霜华”、“疏林”等字词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三句写得知噩耗的消息,令人十分悲痛。“南国夭桃吹折”一句化用典故,暗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最后两句写自己梦醒之后的情景。“梦回孤枕”写出梦中的情景,突出了内心的空虚感。“潘鬓如雪”则是对自己现状的描写。

下片开始几句写自己与妻子分别时的情景。“恰遇甲子平头”一句点出了时间是闰年正月初一;“儿孙舞彩”写出了自己与妻子分别时的欢乐情景。但是接下来一句突然转入自己的悲伤心情。“断送机声仙袂迥,分却东西鹣鲽”写出了夫妻两人被迫分离的痛苦心情。最后两句“碧玉箫寒,朱弦轸老,终古听呜咽”,表达了自己内心无尽的悲哀之情。

全词语言凝练、含蓄而富有情感色彩,通过写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