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催寒千嶂合。
沙场六月犹霏雪。
日黯云低飞鸟绝。
西风冽。
霜痕满地笳声咽。
慷慨长征家远别。
金戈匹马胡天阔。
万里长城山叠叠。
持寸铁。
将军热吮刀头血。

【解析】

本词上片描写塞外景象。“暝色催寒千嶂合”写日暮时分,阴云密布,寒气逼人;“沙场六月犹霏雪”写沙漠战场六月飞絮如雪,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接着两句写天色昏暗,大雁南归,西风凛冽,霜雪满地。下片写边关将士出征时的情景。“慷慨长征家远别”,写将士们离家远行时慷慨激昂的心情;“金戈匹马胡天阔”写将士们身披铠甲,骑着战马,在茫茫的胡天中驰骋,表现出他们的豪迈情怀和英勇气概;最后两句写长城之长、将士之勇。“万里长城山叠叠”,用夸张手法表现长城之长;“持寸铁,将军热吮刀头血”是说这些将士手执利剑,面对强敌,奋勇杀敌,鲜血染红了他们手中的利剑。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边塞风光画卷,抒发了将士豪情壮志和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答案】

【译文】

夕阳将暮,阴云密布,冷气袭人,寒气逼人;沙场六月飞絮如雪。天色昏暗,大雁南归,西风凛冽,霜雪满地。慷慨从戎的将士们告别家乡,身披铠甲,骑上骏马,在茫茫的胡天中驰骋,勇猛杀敌。长城之长、将士之勇,令人感叹不已。

赏析:

《渔家傲·题塞外从军图》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人以雄奇的气势,浓重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壮美的边塞风光画卷,抒写出将士豪情壮志和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上片描写塞外景象。“暝色催寒千万重”,点明时间是在傍晚,天色渐暗之际。“千嶂合”“千嶂”即万重山,这里用来形容山峦重叠,层层相接。“合一”表明山势连绵不断,不可逾越。这既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又烘托出了作者对将士们即将踏上征途的那种复杂心情。

“沙场六月犹霏雪”一句,更是把这种感情推向高潮。“霏雪”指雪花飞舞。“飞絮如雪”形容雪花像柳絮一样飘洒在空中。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边塞环境的特殊(六月飞絮),而且写出了天气的酷寒。“日黯云低飞鸟绝”,日色黯淡,云层低垂,连飞鸟都不见了。这三句写塞外黄昏时的景色,既衬托出征将士临行前的凄凉心情;又为下文写出征将士的豪迈情怀作铺垫。

下片写边关将士出征时的情景。“慷慨长征家远别”两句,写将士们离家远行时慷慨激昂的心情。“慷慨”一词出自汉乐府诗《公无渡河》,原意是“悲壮慷慨”。此处借指出征将士豪情满怀、意气风发。“金戈匹马胡天阔”,写将士们身披铠甲,骑着战马,在茫茫的胡天中驰骋,勇猛杀敌。“金戈”是指金属制的兵器。“马”指战马。“胡天”指南方边境一带多民族聚居之地。“胡”在这里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万里长城山叠叠”,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长城之长,暗示了战争的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持寸铁,将军热吮刀头血”,是说这些将士手执利剑,面对强敌,奋勇杀敌,鲜血染红了他们手中的利剑。这既是对将士们的赞美,也是对他们的激励。

全词意境雄浑高远,境界开阔壮美,气势磅礴大气,语言刚健有力;既表现了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表达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