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寄书

画桥分手。鹊脑双倾婪尾酒。泪洒鲛珠。斟酌来朝欲寄书。
雪炉焚怨。粉魂不觉当风倦。凤懒龙娇。闲却床头紫玉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寄书》是一首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之手的词。此词不仅体现了苏轼在诗词领域的卓越才华,也反映了他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以豪放派风格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词作题材广泛,涉及爱情、友情、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1. 词作原文
  • 画桥分手:形容两人在画桥上分别的场景,如同一幅精致的画面。
  • 鹊脑双倾婪尾酒:用“鹊脑”比喻酒杯,形象描绘了饮酒时的情景。
  • 泪洒鲛珠:泪水像珍珠一样晶莹,象征着离别时的悲伤。
  • 斟酌来朝欲寄书:早晨起床后,反复斟酌想要写一封书信。
  • 雪炉焚怨:在雪炉旁焚烧着蜡烛,寄托着怨恨之情。
  • 粉魂不觉当风倦:形容因为思念而疲惫不堪,仿佛失去了魂魄。
  • 凤懒龙娇:凤凰慵懒,龙娇美,比喻美人的娇媚。
  • 闲却床头紫玉箫:放下了床头的紫玉箫,意味着不再弹唱。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画桥”、“鹊脑”、“鳞波”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哀愁的画面。
  • 情感深沉: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深刻的情感,无论是离别时的不舍,还是相思时的渴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 语言优美:苏轼的词作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文化意义
  • 传承与发展:作为宋词的代表之一,《减字木兰花·寄书》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情感共鸣:词中的深情与离愁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减字木兰花·寄书》是苏轼创作的一部佳作,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宋代词坛的风采。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