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 和初子逐妾词

花檀方拍。花泪频频滴。紫钗卖,乌丝裂。玉环悲蜀道,铜雀欺孙策。东风逆,二乔应作漳台客。
三秋如一日,九曲回肠结。空自把,韶华掷。本非司马窃,难对虞侯说。凄凉夜,举杯自忏当头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千秋岁·和初子逐妾词》是一首由清初江南武进人邹祗谟所作,以表达对离别之情的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别离时的愁绪与无奈。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邹祗谟(1629年—1689年),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其记忆力特强,能够记忆古今人爵里姓氏、世次年谱等,见魏禧兄弟古文后,更是大为赞赏。他的诗文集有240篇,被后人传颂。
  1. 诗词原文
    花檀方拍。花泪频频滴。紫钗卖,乌丝裂。玉环悲蜀道,铜雀欺孙策。东风逆,二乔应作漳台客。三秋如一日,九曲回肠结。空自把,韶华掷。本非司马窃,难对虞侯说。

  2. 诗词赏析

  • 情景交融:诗中“花檀方拍”与“花泪频频滴”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花朵因悲伤而落泪的景象;“紫钗卖,乌丝裂”则反映了女主角因为生计所需而不得不忍痛割爱的悲哀。整体上,诗歌通过物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忧伤情绪。
  • 历史典故:诗中出现的“玉环悲蜀道,铜雀欺孙策”、“二乔应作漳台客”等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典故源自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通过这样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哲理思考:“空自把,韶华掷”反映了主人公面对命运的无奈和对青春易逝的感叹。而“本非司马窃,难对虞侯说”更是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了主人公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一顾。

《千秋岁·和初子逐妾词》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古诗。它不仅仅是对一段感情的回忆,更是一种对生活、对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