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 丁未人日

轻寒侧侧下帘栊。细雨乍蒙蒙。盆池浅绉冰初解,便山茶、斜著殷红。四见丁年,几逢人日,万事酒杯中。
银幡凤倚绣花丛。小阁影朦胧。辛盘七种羹方荐,问梅花、点额还空。剪彩为人,缕金作胜,都未见春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丛花·丁未人日”是一首清初的七言绝句,作者为邹祗谟和吴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邹祗谟,字东白,号铁山居士,清代中期诗人,尤以词闻名于世。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
  • 吴绡,生平不详,但以其词作《一丛花·丁未人日》广为人知,可见她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词人。
  1. 诗歌原文
    《一丛花·丁未人日》:轻寒侧侧下帘栊。细雨乍蒙蒙。盆池浅绉冰初解,便山茶、斜著殷红。四见丁年,几逢人日,万事酒杯中。银幡凤倚绣花丛。小阁影朦胧。辛盘七种羹方荐,问梅花、点额还空。剪綵为人,缕金作胜,都未见春风。

  2. 诗歌内容解析

  • 轻寒侧侧下帘栊: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又宁静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冬日的庭院之中。
  • 细雨乍蒙蒙:细雨如烟,轻轻洒在大地上,给这个场景增添了一份朦胧美。
  • 盆池浅绉冰初解:形容池塘中的水因气温上升而逐渐融化,水面泛起层层波纹。
  • 山茶斜著殷红:山茶花盛开,色彩艳丽,如同被晚霞染过的红色,令人感到温暖而又充满生机。
  • 四见丁年,几逢人日:这里指每逢丁年的正月初一和每遇人的节日(可能是人日节),都是与亲朋好友欢聚的时刻。
  • 万事酒杯中:在这样的日子里,饮酒成为了主要的娱乐方式,杯中美酒伴随着欢声笑语。
  • 银幡凤倚绣花丛:描述了室内装饰的华丽,以及凤凰等吉祥物的形象,象征着富贵与美好。
  • 小阁影朦胧:小阁楼里,光影交织,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 辛盘七种羹方荐:辛盘是古代的一种食品,这里指的是美食丰盛;七种羹可能是指多种不同的菜肴,反映了宴请宾客的情景。
  • 问梅花、点额还空:询问梅花是否有所点缀,而梅花似乎并未受到重视,显得有些遗憾。这既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 剪綵为人,缕金作胜:用彩纸剪成人形,用金色线制作成各种吉祥物,这些细节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 都未见春风:尽管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但似乎仍未能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可能是暗示着人们在短暂的欢乐后,仍需要面对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1. 艺术特色
  • 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节日气氛的描绘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感悟。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将梅花比作“点额”的“点额还空”,既是一种赞美,也是一种无奈的感叹。

《一丛花·丁未人日》不仅是一首描写传统节日风貌的诗歌,更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