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春 · 易朱弦作新操

临邛绿绮。何事琴心在里。听侬弹、双凤和鸣,愿萧郎洗耳。
怕桐孙声死。素丝不比朱丝喜。玉纤纤、金凤花痕,向红窗轻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万里春 · 易朱弦作新操”是一首古诗词,它体现了作者对音乐和爱情的深刻感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临邛绿绮。何事琴心在里。
    听侬弹、双凤和鸣,愿萧郎洗耳。
    怕桐孙声死。素丝不比朱丝喜。
    玉纤纤、金凤花痕,向红窗轻理。

  2. 诗歌翻译
    在临邛,有一把绿绮琴,为何琴心仍在里面。
    听我弹琴,双凤和鸣,希望萧郎聆听。
    害怕桐木琴的声音会消失。
    玉手轻轻拨动琴弦,金色凤凰的花纹留在窗上。

  3.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琴声与歌声的交织,展现了诗人与爱人之间的深情厚意。诗人以音乐为媒介,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
  • 艺术技巧: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绿绮琴”、“双凤和鸣”等,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文化内涵:诗中的“绿绮琴”和“双凤和鸣”等元素,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音乐和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情感深度。
  1. 创作背景
  • 作者邹祗谟:邹祗谟是明代的著名诗人,他的文学创作深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情怀。
  • 创作时间:虽然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年份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内容上看,它是邹祗谟晚年的作品之一。
  1. 文学价值
  • 艺术表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 情感共鸣:通过对音乐和爱情的描述,诗歌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成为流传广泛的经典之作。
  1. 文化意义
  •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这首诗展示了古人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音乐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爱情的主题:爱情作为永恒的主题,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这首诗则是这一主题的佳作之一。

“万里春 · 易朱弦作新操”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