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 答索履

莫教挈伴踏微行,剩与印泥量。玉弓月样,宝莲金齿,素足如霜。
而今不重双红屐,画屧做高墙。凤头露湿,鸳踪声细,珍重相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眼儿媚·答索履》是清代诗人邹祗谟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其不拘小节性格的赞赏。下面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邹祗谟,字公献,号东山,又号南皋,江苏苏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与厉鹗、厉宗道并称“三厉”,是“清词四大家”之一。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原文内容
  • 词句翻译:《眼儿媚·答索履》原文如下:“莫教挈伴踏微行,剩与印泥量。玉弓月样,宝莲金齿,素足如霜。而今不重双红屐,画屧做高墙。凤头露湿,鸳踪声细,珍重相将。”
  • 主题思想:此词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词中通过描绘朋友的足迹、鞋履等细节,表达了对友人独特个性的认可和尊重。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词人内心的感慨与哲思。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在《眼儿媚·答索履》中,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意象来表达情感。例如,“玉弓月样”和“宝莲金齿”分别用来形容鞋履的美观与珍贵;而“素足如霜”则暗示着友人简朴的生活方式。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内容,也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
  • 修辞技巧:词中的修辞技巧多样,包括比喻、拟人等。比如,“凤头露湿”和“鸳踪声细”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文人雅集:作为一首古代词作,《眼儿媚·答索履》反映了文人雅集时的情趣与交流。词中对友人的描述和赞美,体现了当时文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 审美情趣:这首词展示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尤其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独到理解。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眼儿媚·答索履》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词作,也是清代文人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