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宦艰难遍,三春百战余。
野荒新鬼哭,天远故人疏。
琴剑凄行色,莺花伴索居。
少年弃繻者,飞动意何如。
旅宦
介绍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而非文学作品《旅宦》。《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描绘的是一位官员在秋日的仕途失意,通过这首诗,高适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志向。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是一首典型的咏怀言志之作。在唐代文人眼中,诗歌不仅是抒情达意的工具,更是反映时代风貌、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载体。高适通过这首诗,不仅传递了他对友人的同情与支持,还体现了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诗中“逸气旧来凌燕雀,高才何得混妍媸”等句子,表达了他对才华被埋没的不满以及追求卓越的决心。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深刻的意境和精湛的技巧上。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新斋木落时”暗示着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而“迹留黄绶人多叹”则反映了社会对官位与功名的态度。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经历的时代变迁和个人心路历程。
高适在这首诗中展示了他的豪放性格和深沉情感。作为一位边塞诗人,高适的作品往往充满激昂的情感和壮阔的景象。然而在这首七言诗中,他选择了更为内敛的方式,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官场失意的无奈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这种转变显示了高适作为诗人的多面性和深度。
从文学流派的角度来看,《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属于唐代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一时期的诗歌强调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高适的这首诗就是在这一传统下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的历史文献。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是高适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唐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价值观,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