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德山

割麦天气江流潢,沙滩渐没五尺强。
鼓师弄手百夫唱,竹索倒拽船低昂。
回头看山在林杪,孤峰一角浮图小。
画旗飘扬风转脚,羡煞估帆去如鸟。
朝天路远六千余,堂堂岁月间扫除。
遥与山灵结后约,再来颜鬓知何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德山》是由唐代禅僧黄文琛创作的文学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如下:

  1. 原文简介
  • 割麦天气江流潢,沙滩渐没五尺强。
    这是描写江边割麦时的景象,江水流淌,沙滩渐渐被淹没到五尺深。
  • 鼓师弄手百夫唱,竹索倒拽船低昂。
    鼓师挥舞着手中的鼓槌,指挥着众人合唱。同时,人们用力地拉着竹索,使船只在江水中摇曳。
  • 回头看山在林杪,孤峰一角浮图小。
    随着船只的移动,回头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峰隐约可见,一座孤峰的一角露出水面,与周围的树林相映成趣。
  • 画旗飘扬风转脚,羡煞估帆去如鸟。
    岸边的船上挂着旗帜,随风飘扬。船只行驶的速度极快,如同鸟儿一般。
  • 朝天路远六千余,堂堂岁月间扫除。
    这段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长途跋涉、历经艰险的感慨,以及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懈追求的过程。
  1. 文学风格
  • 描绘细腻:作品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非常细腻,从江边的割麦场景到远山的轮廓,都通过文字生动地呈现出来。
  • 情感丰富:作品中透露出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 寓意深刻: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
  • 艺术性高:作为一首诗歌,它不仅语言优美,而且韵律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1. 文化意义
  • 历史传承:《发德山》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文化的传承,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背景。
  • 宗教色彩:作为一首禅诗,它体现了佛教禅宗的精神内核,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禅意。
  • 美学价值:作品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发德山》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和表达,值得深入阅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