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磊寺濯锦溪

寻常花影何须濯,独有梅花心不落。
谁将锦字洗清流,一片浮云填夜壑。
石岂无言泉欲香,高高下下非穿凿。
听得烟声万树笼,杖头何用夸行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磊寺濯锦溪》是一首由明代诗人冯元仲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中“寻常花影何须濯,独有梅花心不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看法。诗人认为,并非所有的花朵都需要被水洗涤以保持其美丽,尤其是像梅花这样的高洁之花,它自有一份清雅与坚韧,不需要外界的干预来维持其本质。这种观点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立见解以及对于超然物外、坚守本心的赞赏。

诗中的“谁将锦字洗清流,一片浮云填夜壑”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景象。这里的“锦字”,可以理解为美丽的诗句或者佳句,意味着美好的言辞或文字能净化流水,使清澈的溪流更加澄明,如同夜空中飘荡的白云填充了夜晚的暗壑。这一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强调了语言和文化的力量。

“石岂无言泉欲香,高高下下非穿凿”这句诗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诗人通过描述石头无声却散发出阵阵清香,以及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冯元仲的《五磊寺濯锦溪》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领会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以及文人对于自然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