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花影何须濯,独有梅花心不落。
谁将锦字洗清流,一片浮云填夜壑。
石岂无言泉欲香,高高下下非穿凿。
听得烟声万树笼,杖头何用夸行脚。

五磊寺濯锦溪

寻常花影何须濯,独有梅花心不落。

谁将锦字洗清流,一片浮云填夜壑。

石岂无言泉欲香,高高下下非穿凿。

听得烟声万树笼,杖头何用夸行脚。

注释:

  1. 寻常花影何须濯:寻常的花影不需要清洗(濯),比喻自然的美好无需人为修饰。
  2. 独有梅花心不落:只有梅花的花瓣不会落下(心不落),表示梅花的高洁。
  3. 谁将锦字洗清流:是谁把锦书(书信)洗得清澈(清流),比喻有人精心处理文字。
  4. 一片浮云填夜壑:一片漂浮的云朵填补了深沟(夜壑)。比喻事物虽然渺小,但能填补空白。
  5. 石岂无言泉欲香:石头难道没有声音,泉水却似乎在散发着香气。
  6. 高高下下非穿凿:从高处到低处,不是故意的安排或穿凿。
  7. 听得烟声万树笼:仿佛听到了烟雾的声音,覆盖了成千上万棵树木。
  8. 杖头何用夸行脚:何必炫耀行走的步伐。意指不必夸耀自己的行程和目的地。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的情感为主题。首句“寻常花影何须濯,独有梅花心不落。”通过对比寻常的花影与梅花的纯洁,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梅花独特品质的欣赏。次句“谁将锦字洗清流,一片浮云填夜壑。”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暗示了文字的力量可以净化心灵,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接下来两句“石岂无言泉欲香,高高下下非穿凿。”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石头无声无息,泉水却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最后两句“听得烟声万树笼,杖头何用夸行脚。”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哲理的思考,认为不必过分夸耀自己的行程,而是要享受当下的美好,珍惜眼前的风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