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过溪去,木末一孤亭。
剩有阶苔碧,不知湖草青。
闻曾留玉辇,因共倒银瓶。
酣醉寻归路,桃源付窅冥。
【注释】
玉泉山:在杭州灵隐寺附近。
望湖亭:又名“孤山亭”,是西湖著名的景点之一。相传唐代高僧鉴真曾在此筑亭,并自号为“鉴真”。
石梁:指白堤的西端,有座形如长虹横跨小溪之上的石桥。
木末:树梢。此处指桥上。
桃源:这里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世界。
窅冥:深远幽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览名胜的诗。首联写诗人寻觅着名的望湖亭,不见其踪影,已见亭址。颔联写诗人寻访时所见,只见残破的望湖亭旧址。颈联写寻访后,仍不见望湖亭,但阶前苔痕碧绿,不知湖边草色青翠。尾联写寻访之后,诗人醉意朦胧地回到住处,恍如进入那理想中的桃源。全诗以寻访望湖亭始,以归途忘返终,前后照应。
诗中用“不见”一词,将寻访与未见相对比,突出寻访之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望湖亭的怀念。同时,诗人又以寻访后的“不见”与寻访前的“见”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寻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诗中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例如,颔联中“剩有阶苔碧”一句,诗人通过想象,将寻访后见到的景象描述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景色之中。此外,尾联中“桃源付窅冥”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寻访经历和理想境界巧妙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