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待风忽至

赤乌竟日逞炎威,四壁如炉晚不移。
远际云生山乍动,高空风起树先知。
方凭曲几襟初豁,旋拂匡状枕欲欹。
叫謞一声凉入骨,快哉何必问雄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暑夜待风忽至》是清代诗人涂天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夜晚的自然环境,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下面,将详细展开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涂天相,字燮庵,号存斋,又号迂叟,是清朝时期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康熙四十二年进士的身份上,并有丰富的著作,包括《谨庸斋札记》、《守待录》、《存斋闲话》以及《静用堂偶编》等。
  • 艺术成就:涂天相的诗歌创作以七言律诗为主,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暑夜待风忽至》中的“赤乌竟日逞炎威,四壁如炉晚不移”形象地描绘了夏日夜晚炎热而漫长的氛围。“远际云生山乍动,高空风起树先知”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变化,云雾缭绕、山峦起伏、风起树摇的景象生动传神。
  • 意境阐释:整首诗歌构筑了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夜晚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自然空间中,感受着微风拂面的舒适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诗中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景色的秀丽,更是在于展现自然界中万物生长与变化的美妙。
  • 心灵慰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回归内心平静的思想,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在平和的生活态度。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赤乌”、“云生”、“风起”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动态而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 音律和谐:《暑夜待风忽至》的音韵悦耳,读来令人心情舒畅。其七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诗歌既符合古典诗歌的美学要求,又易于吟诵。
  1. 文化价值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经典的文学作品,它展示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成就。
  • 历史价值:通过了解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暑夜待风忽至》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它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夏季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这首诗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享受,也为研究清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阅读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