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诗

兀坐空堂中,万籁俱寂寞。
嗒然丧我形,天地同廖廓。
微飙鸣窗罅,入耳神已觉。
东西揣方隅,高下胡起落。
此心遂不静,纷然万念作。
欻起立窗前,飘风卷积箨。
触目感时序,忽忽转不乐。
可知物交物,牵引如绎络。
苟无大常存,动静都无着。
咄哉隐几翁,槁灰焉可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感诗”,又称为“感怀诗”或“感时诗”,是指诗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期中,对国家、社会或个人遭遇的深刻感受和思考所创作的诗歌。这些诗歌往往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杂感诗”的特点包括:

  1. 内容广泛:杂感诗的内容通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2. 形式多样:杂感诗的风格多样,有的注重抒情,有的注重议论,还有的将抒情与议论相结合。形式上既有传统的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绝句等,也有近体绝诗、古风诗等不同的体裁。

  3. 主题深沉:杂感诗的主题通常较为深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理想、现实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4. 情感丰富:杂感诗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既有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既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就是一首典型的杂感诗,通过对战争破坏后的国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杂感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