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空堂中,万籁俱寂寞。
嗒然丧我形,天地同廖廓。
微飙鸣窗罅,入耳神已觉。
东西揣方隅,高下胡起落。
此心遂不静,纷然万念作。
欻起立窗前,飘风卷积箨。
触目感时序,忽忽转不乐。
可知物交物,牵引如绎络。
苟无大常存,动静都无着。
咄哉隐几翁,槁灰焉可托。
【注释】
兀坐:静坐着。万籁:各种声音,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嗒然丧我形:怅惘失神的样子。丧:失去。天地同廖廓:天地间空阔无边。廖廓:空旷。微飙:微风。鸣窗罅:吹进窗户缝隙的声音。方隅:角落,这里指方向。胡:何。高下:高低。起落:升降。此心遂不静:这心境从此不再平静。纷然:杂乱的样子。万念:各种念头。欻(xū):突然的意思。起立:站起来。飘风:急风。卷积箨(tuò):飘风吹动竹子的叶子。箨:竹笋外皮。绎络:像丝线一样相连不断。苟:倘若。无:没有。常:规律,法则。着:附着。嗟(jiē):叹词,表感叹。隐几:靠在小桌旁,表示闲适、清高。槁灰焉可托:枯槁的灰烬怎么能寄托呢?焉:代词,哪里;可:能。
【译文】
我独自静坐空堂之中,万籁俱寂,万声皆绝,我怅惘失落,恍恍惚惚,天地间空阔无边,我忽然想起窗外一阵急风吹过,树叶在耳边沙沙作响,使我顿时精神抖擞起来,我忽然想起东西南北,高高低低,纷纷扰扰,使我顿时心神不定,于是我立刻又感到了万般纷乱的念头,我忽然想到,我的心情终于平静不了,于是便觉得纷然万念作,于是我忽然想到,忽然起身走到窗前,忽然发现一片飘飞的积叶,忽然触动了我的思绪,忽然发现时序已变,忽忽然我的心情变得十分不乐,于是我忽然想到,我知道物物之间都相互关联,如同丝线连成一体,于是忽然想到,如果我没有这种规律存在,那么我的心境将永远无法平静,于是我忽然想到,唉!我真是闲适清高的隐士啊,然而我却像枯槁的灰烬那样不能寄托啊!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静坐中,因外界声响而引起的种种联想与感受。诗一开头就写出了环境的幽静,接着写了诗人由环境所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嗒然丧我形”,怅惘失神的样子;“天地同廖廓”,天地间空阔无边。“微飙鸣窗罅,入耳神已觉。”微风呼啸着吹进窗户的缝隙里,吹得他耳朵发痒,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似的。“此心遂不静”,“遂”字用得很妙,表明诗人由静生动,从静中悟出了动静相生的哲理。“纷然万念作”,是说诗人由静生动的结果便是心中种种念头纷至沓来。“欻起立窗前,飘风卷积箒。”这是诗人在刹那间产生的一种冲动。“触目感时序,忽忽转不乐。”是说诗人看到外面的景象后,心情也变得很不愉快。“可知物交物,牵引如绎络。”“苟无大常存,动静都无着。”两句紧承上文而来,诗人认为万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就像细密的丝线连接在一起,没有固定规律的东西也就无所谓动或静了。
此诗写诗人在静坐中,因外界声响而引起的种种联想与感受。
诗一开口就写环境的幽静。“兀坐空堂中”,是说诗人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堂屋里。“万籁俱寂寞”,是说周围的一切都沉寂无声。“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嗒然丧我形”,是说诗人因环境之寂静而产生的怅惘失神的样子。“天地同廖廓”,是说天地间空阔无边。“微飙鸣窗罅,入耳神已觉。”是说微风吹进窗户的缝隙里,使诗人耳朵发痒,好象听到一些声音似的。“东西揣方隅,高下胡起落。”是说诗人由此想到四面八方,高低上下的事物都在变化中。“此心遂不静”,是说诗人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不能安静下来。“纷然万念作”,是说诗人因内心的骚动而生出种种念头。“欻起立窗前,飘风卷积箒。”诗人忽然想站起来到窗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触目感时序,忽忽转不乐。”是说看到外面的景象后诗人心情变得很不愉快了。“可知物交物,牵引如绎络。”“苟无大常存,动静都无着。”两句紧承上文而来。诗人认为万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就像细密的丝线连接在一起,没有固定规律的东西也就无所谓动或静了。
此诗写诗人在静坐中,因外界声响而引起的一系列联想与感受。
诗一开头就写出了环境的幽静,接着写了诗人由环境所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嗒然丧我形”,怅惘失神的样子;“天地同廖廓”,天地间空阔无边。“微飙鸣窗罅,入耳神已觉。”微风呼啸着吹进窗户的缝隙里,吹得他耳朵发痒,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似的。“此心遂不静”,“遂”字用得很妙,表明诗人由静生动,从静中悟出了动静相生的哲理。“纷然万念作”,是说诗人由静生动的结果便是心中种种念头纷至沓来。“欻起立窗前,飘风卷积箒。”这是诗人在刹那间产生的一种冲动。“触目感时序,忽忽转不乐。”是说诗人看到外面的景象后,心情也变得很不愉快。“可知物交物,牵引如绎络。”“苟无大常存,动静都无着。”两句紧承上文而来,诗人认为万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就像细密的丝线连接在一起,没有固定规律的东西也就无所谓动或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