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 放钩声

铜壶催漏鸭炉温,窗月正黄昏。金敲络索,玉鸣条脱,别样销魂。
流苏低缀银缸转,馀韵入琴尊。枕屏微逗,帐文轻掠,准备温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眼儿媚·放钩声》是黄钧宰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下面将对该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钧宰(1687年—1768年),字元瑞,号秋岳、石屋老人,江南泰州姜堰区海安镇人。清代文学家,著有《花镜》。
  1. 词牌名解读
  • 眼儿媚,词牌名之一,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 眼儿媚这一词牌的词多描写闺怨、思妇之情,以婉约见长,意境清新幽雅。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
    铜壶催漏鸭炉温,窗月正黄昏。金敲络索,玉鸣条脱,别样销魂。
    流苏低缀银缸转,馀韵入琴尊。枕屏微逗,帐文轻掠,准备温存。

  • 翻译
    铜壶里的水滴滴答答地滴漏着,鸭形的火炉里散发着温暖的温度。窗外的月亮正是黄昏时分,金铃声响,玉石相碰的声音让人心醉神迷。
    流苏轻轻垂下,银制的灯台转动着,余音袅袅地流入琴中。枕头上的屏风轻轻摇曳,帐幔轻轻地拂过,一切都为即将到来的温存做准备。

  1. 词作鉴赏
  • 艺术特色: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夜晚,感受着月光下的温暖和柔情。

《眼儿媚·放钩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清代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词人在文学上的才华和创新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人情感世界和文化传统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