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申凫盟并呈殷伯岩

几月依燕寺,萧条客念归。
送君怀往路,昨日雪花飞。
蓟北连沙戍,漳南老蕨薇。
寄言殷伯子,招隐故心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申凫盟并呈殷伯岩》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杨思圣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杨思圣,字犹龙,号雪樵,直隶钜鹿人(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于顺治三年(1646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杨思圣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他曾经是顺治三年进士,后入翰林院,出为山西按察使,官至四川布政使。在政治生涯中,杨思圣与多位文化名人有着深厚的交往。
  • 除了政治成就之外,杨思圣在文学上也有所建树。《且亭诗集》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在诗歌领域的才华。杨思圣的诗作多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尤其是对家乡和友人的怀念。
  1. 诗歌原文
  • “几月依燕寺,萧条客念归。” 这句诗描绘了杨思圣身处异乡的孤寂与寂寞,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
  • “送君怀往路,昨日雪花飞。” 这里的“怀往路”指的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留恋,而“昨日雪花飞”则形象地展现了冬天的景色,同时也暗喻着岁月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 “蓟北连沙戍,漳南老蕨薇。” 通过对比蓟北与漳南的不同景象,杨思圣表达了对两地风土人情的深切感受,也反映了他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 “寄言殷伯子,招隐故心违。” 最后一句则是杨思圣对远方友人殷伯子的劝诫与祝福,希望他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宿和心灵寄托之地。
  1. 诗歌鉴赏
  • 《送申凫盟并呈殷伯岩》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厚的情感底蕴,而且在形式上也展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五言律诗的格式使得整首诗歌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 杨思圣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作为隐喻,将季节的变化、地理的特征以及个人的心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杨思圣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他的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送申凫盟并呈殷伯岩》作为杨思圣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杨思圣的文学成就,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和生活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