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松花泉亭

倚山新构夕阳亭,石角寒流细欲泠。
习静几能闻素濑,探幽谁为补《茶经》。
荒嵓啼鸟窥人立,小径芦花隔水扃。
迤逦闲来凭眺远,苍烟深处是南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步松花泉亭》是明末清初诗人杨思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杨思圣,字犹龙,号雪樵。他是明末清初人,曾中顺治三年进士,后入翰林,出为山西按察使,官至四川布政使。他的诗作以《且亭诗》传世,其中《晚步松花泉亭》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2. 诗歌原文
    倚山新构夕阳亭,
    石角寒流细欲泠。
    习静几能闻素濑,
    探幽谁为补茶经。
    荒嵓啼鸟窥人立,
    小径芦花隔水扃。
    迤逦闲来凭眺远,
    苍烟深处是南屏。
  3. 诗歌赏析:杨思圣通过《晚步松花泉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的宁静。诗中的“倚山新构夕阳亭”描绘了诗人在山脚下新建的夕阳亭的情景;“石角寒流细欲泠”则形容泉水在岩石间的流动,给人一种清冷之感;“习静几能闻素濑”,表达了诗人想要静下心来聆听溪流的声音的愿望;“探幽谁为补《茶经》”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探索深奥知识或道理的渴望。整首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晚步松花泉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杨思圣个人生活哲学和艺术修养的体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杨思圣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还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明代晚期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