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魏石生年丈

相见何禁感慨频,应怜拙宦久风尘。
身名肯使惭知己,尊酒重来对故人。
里巷烟霞还似旧,长安花柳几回新。
迢迢又逐征轺发,敢拟高眠伴隐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晤魏石生年丈》是杨思圣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与故友重逢时的情感体验,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慨。下面将深入探讨诗中的内涵:

  1. 诗歌原文及其意义
  • 原文节选:《相见何禁感慨频,应怜拙宦久风尘。身名肯使惭知己,尊酒重来对故人。里巷烟霞还似旧,长安花柳几回新。(杨思圣《晤魏石生年丈》)**
  • 诗歌解读:杨思圣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和对友情价值的深刻认识。诗中“相见何禁感慨频”反映了重逢带来的情感波动,而“应怜拙宦久风尘”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无奈与辛酸。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杨思圣,字犹龙,号雪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曾任山西按察使等职务,与诸多文人雅士有着深厚的交往。其诗作风格独特,以幽深孤峭著称,深受后世推崇。
  • 作品成就:杨思圣除了《晤魏石生年丈》,还有《且亭诗》等多部传世之作,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通过对诗句“身名肯使惭知己,尊酒重来对故人。”的解析可以看出,杨思圣在诗中流露出深深的自省和对朋友的重视。他认为,尽管自己身处宦途,但仍感激有知己相伴,愿意再次与朋友相聚。
  • 意象运用:诗中的“里巷烟霞”和“长安花柳”作为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象征着岁月变迁和时光流转。这些意象与诗人的怀旧之情相映成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杨思圣的《晤魏石生年丈》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一个关于友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