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访妓

飞琼小字谁拈破。何事人间堕。鹦哥唤出倍堪怜。
又怕东风、且下水晶帘。
青螺未绾浓云袅。香入菱花小。知伊新恨在眉头,只是对人、强说不曾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访妓》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黄永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妓院中的女子形象与她们的心境,展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命运和情感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境遇的思考与同情。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作品:

  1. 作品原文:《虞美人·访妓》
  • 飞琼小字谁拈破。何事人间堕。鹦哥唤出倍堪怜。又怕东风、且下水晶帘。
  • 青螺未绾浓云袅。香入菱花小。知伊新恨在眉头,只是对人、强说不曾愁。
  1. 创作背景:黄永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较为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常常涉足妓院,与歌妓们有较多的交往。黄永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访妓》,既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生活状况。

  2.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简洁的语言,通过对妓院女子日常生活的描述,传达出她们内心的复杂情绪与无奈。诗中的“怕东风”、“新恨”等意象,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与情感深度。此外,黄永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使得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情感表达。

  3.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虞美人·访妓》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文化的一种反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地位较低,她们的命运常常受到社会观念和传统道德的影响。通过这样的作品,黄永不仅记录了个人的体验,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女性生活的窗口。

《虞美人·访妓》不仅是黄永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以及黄永作为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