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琼小字谁拈破。何事人间堕。鹦哥唤出倍堪怜。
又怕东风、且下水晶帘。
青螺未绾浓云袅。香入菱花小。知伊新恨在眉头,只是对人、强说不曾愁。
【注释】
飞琼:即王昌龄,字少伯,唐朝著名诗人。小字玉真。“玉真”,即其侍女小名。何事人间堕:为什么人间的我堕落了?鹦哥:黄莺。倍:加倍。又添。怜:怜悯。东风:春风。“水晶帘”:指女子所梳的云髻。青螺:指妇女发髻上插的花朵。未绾:没挽起来。浓云袅:形容鬓发蓬松如云。菱花:镜。
【译文】
你是谁把我从天上拉下来,为何人间如此堕落?鹦鹉叫出我更加怜惜,又不敢让人知道春风吹动我的翠袖轻舞。
你的眉头新愁重重,但我却假装不愁,只是对人说不曾有愁。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词,写一位歌妓与情人幽会时触景伤情,借以抒发自己被遗弃的怨恨之情。首句起得突兀,用“谁拈破”三字,将词人与玉真(王昌龄的小字)的关系点明,使读者感到亲切。这两句似怨似叹,写出词人对玉真的一片真情。第三句“鹦哥唤出倍堪怜”,承上启下,写词人见到玉真后的情景,既见其娇美,更觉其可怜。“倍堪怜”三字,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惆怅和悲哀。第四句紧承“倍堪怜”而来,说玉真见到词人后,也不禁心生怜爱之情,怕春风触动自己的翠袖轻舞。“且下水晶帘”,是说她担心春风撩乱她的云鬓。这里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玉真比作闺中的佳人,突出了其柔媚多姿的形象,并暗含她对词人的钟情之意。第五句“青螺未绾浓云袅”,写玉真梳理云鬓的情景。“未绾”二字,写出了玉真梳头时的动作,显得十分细腻、传神;而“浓云袅”三字,则写出了云鬟飘拂的姿态,生动传神。第六句“香入菱花小”,写玉真闻香的神情。“菱花小”,指镜子。这句是说,玉真听到花香,不由得蹙起了蛾眉,似乎有些不高兴。第七句“知伊新恨在眉头”,是说词人觉察到了玉真的忧愁。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揭示了词人与玉真之间微妙复杂的情感关系。第八句“只是对人强说不曾愁”,是说尽管玉真心中有愁,但她却不肯向别人吐露心声,只能对别人说自己不曾有愁。这既是玉真矜持的表现,也反映了词人对玉真这种态度的不满和担忧。整首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善于通过描写人物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是一首成功的宫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