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心绪懒如丝。偶读陶公数首诗。既见其生寔欲可,此情却笑两同之。
广将园圃诚多事,欲付琴书念亦痴。但愿早知梨与栗,得如元亮五男儿。
【解析】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诗人因科举失意而心情郁闷,故托物起兴,借对陶渊明的赞美抒发自己的心志。“瑞鹧鸪 · 举第三子亮可”全诗如下:
病中心绪懒如丝。偶读陶公数首诗。既见其生寔欲可,此情却笑两同之。
广将园圃诚多事,欲付琴书念亦痴。但愿早知梨与栗,得如元亮五男儿。
注释:
①瑞鹧鸪:又名《山鹧鸪》,是一种鸟类,羽毛五彩斑斓,叫声宛若杜鹃。
②病中心绪懒如丝:“懒如丝”三字,用来形容诗人内心的烦闷、压抑。
③偶读陶公数首诗: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东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辞官归隐后,以诗文自娱,有《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后人称其为“田园诗派”鼻祖。
④既见其生寔欲可:既然见到了你的生活状况(生活清苦,不慕荣利),我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向往之情。
⑤此情却笑两同之:但想到自己与陶渊明一样,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就不禁感到有些可笑了。
⑥广将园圃诚多事:广陵(今江苏扬州)太守袁广临任时,曾修造园林,并建起了亭台楼阁。
⑦欲付琴书念亦痴:“欲付琴书”,指想通过弹琴读书来排遣心中的愁苦。
⑧但愿早知梨与栗:如果早些知道这世上还有像桃、李、梨、栗这样甘甜的果实,那就更好了。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作者中进士后不久。此时作者已四十余岁,仕途坎坷,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据词前小序可知,这首词是为举人第三名的儿子亮可而写。上片由“懒如丝”三字引出“偶读陶公数首诗”一句。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后,以诗文自娱,有《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后人称之为“田园诗派”始祖。词人读到他的诗作后,心中顿生向往之情;下片则由“此情却笑两同之”三字引出“广将园圃诚多事,欲付琴书念亦痴”两句。这里说的是词人看到袁广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修造园林,并建起了亭台楼阁,于是想通过弹琴读书来排遣心中的愁苦。最后两句则是词人的希望:“但愿早知梨与栗,得如元亮五男儿。”意思是说,如果能早一些知道桃、李、梨、栗等甘甜的果实,那该有多好啊!